在北京的喧闹街市旁,静静地矗立着一座爬山虎爬满墙面的老房子。它的背后是一条幽深的小巷,门口也不显眼,藏在巷口的角落。你沿着这条小巷走进去,会突然发现,里面藏着一个静谧的庭院。庭院中央矗立着一座两层的小楼,白色的墙面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。
小楼是向阳而建的,尤其是二楼的窗户,那儿有一位头发和胡须全白的老人,正坐在窗前,静静地注视着一个盆里的对虾在水中悠闲地游动。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屋内,老人穿着厚实的棉袄,眼神专注,完全沉浸在那群小虾的游动中,甚至未曾察觉到袄袖已经被水滴湿透。
突然,一声“卖大白菜啦”的叫卖声从街头传来,打断了老人的思绪。这声音让他不禁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情景。那时他还很小,坐在餐桌旁,看着桌上的大白菜。第一次见到那纯洁无瑕的白色菜叶,外层的青翠似乎和洁白的白菜叶浑然天成,宛如两种美玉自然地接合在一起。
他痴痴地盯着那盘白菜,眼前的景象从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,到中午日头高悬,外祖父总是笑着走近,温柔地摸摸他的头。外祖父从不强求他做不喜欢的事,知道他不爱写字,也从未勉强。而他则总是喜欢在白纸上挥洒颜料,随手涂画。为了满足他的兴趣,外祖父常常为他买来各种各样的颜料和画笔,时常在一旁耐心地陪伴着他。
展开剩余85%白菜的形象便这样在外祖父的慈爱中深深烙印进了他的记忆里。现在,随着街头的叫卖声,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那些远去的岁月。老人从座位上缓缓站起,走向院外,跨过小巷,走到街头。
叫卖的大白菜是一个穿着破旧夹袄的老农,他的摊位前摆满了刚从田里摘下的白菜。老人看了一眼,微笑着说道:“给我来两棵白菜。”老农从堆里挑选了两棵,看上去非常新鲜的白菜,递给老人。老人摸了摸口袋,尴尬地笑了一下,随即露出了顽皮的笑容。
他凑近老农,语气中带着几分商量的意味:“可不可以商量个事儿?”
老农一听,立刻警觉起来,迅速答道:“摊位小,利润薄,概不还价。”
老人笑着摇了摇头:“不是,不是。”
老农心里一阵疑惑,难道他是想赊账吗?于是,他开口道:“还价是没问题的,但赊账可不行。”
但老人并不介意,继续说道:“我想用我画里的几颗白菜跟你交换,一对一,你的白菜多大,我画里的白菜就有多大。”
老农听罢,面露不解的表情,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怎么可能有人用一张画交换自己辛辛苦苦种植的白菜呢?
“不可能!”老农直截了当地拒绝了。
老人苦笑两声,摇头走回了家。这个老人正是齐白石,他自幼喜欢雕刻与绘画,特别擅长画白菜。随着岁月的流转,他的画作越来越受人追捧,甚至有人传闻,一幅他的白菜画能拍卖到二十万元。回想当年的老农,或许他现在会后悔自己的决定吧。
当然,我们也不能说老农不识货。毕竟在那个时代,很多人还处于温饱阶段,眼前的白菜比什么都重要。谁会因为一幅画去交换食物呢?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梵高那样,生活贫困却依然对艺术充满热情。
齐白石是一位心态年轻的老人,喜欢与普通人打交道。徐悲鸿曾深知其画艺精湛,于是力排众议,聘请齐白石为美术学院的教授。以徐悲鸿博学多才的眼光,能得到他的赏识,齐白石自然非同凡响。
然而,齐白石从不把自己的地位看得太重。他性格豁达,平易近人,乐于与市井小民开玩笑。他并不认为老农不懂得艺术,反倒觉得这件事充满了趣味。
除了大白菜事件,还有另一个与齐白石相关的趣事,那就是他画虾的故事。齐白石的虾画常常栩栩如生,有人专门来拜访他,想要买一幅他的虾画。齐白石向来喜欢热闹,接待客人时,他总是放开手脚,尽情挥洒自己的才情。
有一位客人听说齐白石擅长画虾,特意托朋友带来了请求。经过一番寒暄后,客人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:想要购买一幅齐白石的虾画。齐白石当然不会拒绝,只是调皮地问:“阁下愿意按只付钱吗?”
客人立刻答道:“当然,愿意。”
齐白石捻了捻胡须,又问:“那你带的钱,够买几只虾呢?”
客人答道:“知道先生画的虾很贵,不过只够买六只。”
齐白石点点头,拿起画笔,迅速画好一幅画。客人准备拿起画作时,忽然话锋一转,带着微笑说道:“先生,既然市场上是可以讨价还价的,您是否可以便宜点?”
齐白石瞪了他一眼,立刻制止了他的动作:“老朽不卖了!”
客人一愣,眼珠一转,又开始笑着解释:“方才我只是开个玩笑。”
当气氛稍微缓和之后,客人再次开口:“先生,笔下还有墨,纸上还有空白,是否可以再赠送一只虾?”
齐白石沉默片刻,拿起笔,画出了一只虾。只不过,这只虾和其他的虾有些不同,看起来瘦弱不堪,像是快要死去的样子。
客人看到画后,脸上露出了一丝疑惑和不满:“先生,这只虾怎么看起来有点不一样?”
齐白石笑了笑,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:“菜市场上,你见过赠送人家好虾的吗?”
客人听后有些尴尬,待画上的墨水完全干透后,他只好无奈地收起了画作。
这就是齐白石,一个永远不会变老的顽童。虽然岁月在他的面容上留下了痕迹,身躯也逐渐佝偻,但他那颗纯真和顽皮的心灵,始终未曾改变。正是这份心态,让他创作出了许多令人惊艳的作品,至今依然感动着无数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