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天对五台山景区来说,恐怕是“坐立难安”。
相信很多人都在这周刷到了一个新闻:几名游客在五台山徒步时挑逗牛群,结果被牛追着顶踩,现场尖叫连连的视频在全网疯传。
本是放松身心的山间徒步,变成了惊险的“人牛对峙”,不少网友看完直呼“隔着屏幕都吓出冷汗”,五台山文旅也被推上风口浪尖。
俗话说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”,游客的挑衅行为不仅让自己挂了彩,还引来了全网批评。
而景区虽然连夜出台整改措施,但背后暴露的旅游管理漏洞,却远不止“牛群伤人”这么简单。
视频还原:3分钟挑衅不断,温顺黄牛被逼“炸毛”7月16日,五台山朝台徒步路线上的一幕,被周围游客用手机完整记录下来。
从视频里能清楚看到,这场冲突完全是游客“自找的”:
图片来源荔枝新闻视频截图
展开剩余86%一开始,三四名游客围着几头正在吃草的黄牛嬉闹。
穿蓝色外套的男子举着登山杆,对着牛屁股一顿猛抽,牛被打得直甩尾巴,他却转头跟同伴拍手大笑。
图片来源荔枝新闻视频截图
旁边穿红裙子的女子更过分,趁一头牛低头啃草时,直接抬腿跨上牛背想拍照,牛受惊猛地抬头,她差点摔下来,反倒气冲冲地踹了牛肚子一脚。
周围游客没人上前制止,反而举着手机拍热闹。
直到一头公牛突然低下头,喉咙里发出“呼呼”的警告声,下一秒就顶着牛角冲向穿蓝衣服的男子。
图片来源荔枝新闻视频截图
像是被点燃的导火索,其他牛也跟着冲了过来,现场瞬间大乱:有人慌不择路往石头后躲,有人被牛追得连滚带爬,穿红裙子的女子没跑赢,被一头牛用身体撞倒在地,爬起来时胳膊上已经划出了血痕。
生物学家看完视频后直摇头:“牛的臀部和腹部是进化中形成的敏感防御区,被反复触碰会触发攻击本能。
而景区后来披露的‘投喂牛肉干’行为,更是打破了食草动物的生理平衡,相当于给牛‘喂辣椒’,不烦躁才怪。”
景区回应:游客皮外伤但整改升级,巡逻监控双管齐下7月17日,五台山管委会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,语气里满是无奈:
图片来源荔枝新闻视频截图
“被牛碰到的游客都是皮外伤,已经去医务室处理了,没什么大事。”
工作人员解释,这些牛是当地牧民常年放养在山上的,“平时温顺得很,游客靠近都会主动躲开,去年一年都没发生过攻击人的情况”。
至于牛为啥突然“翻脸”?工作人员透露了关键细节:“游客不仅打牛、骑牛,还喂牛肉干!牛是食草动物,闻到肉味本身就容易烦躁,再加上反复被挑衅,换谁也忍不了啊。”
面对网友“管理不到位”的质疑,景区当天就公布了整改措施: 即日起在牛群活跃的10公里徒步路线上,增派20名巡逻员,实行“白+黑”轮班,每2公里设1个岗,拿着高音喇叭实时提醒游客“保持距离,禁止挑逗”; 8月底前加装20处智能监控,专门盯着牛群活动区域,一旦拍到游客拍打、投喂、骑跨动物,立刻给巡逻员发警报,确保5分钟内赶到现场; 联合牧民划定“牛群专属活动区”,用彩旗和警示牌隔开,每天早晚让牧民引导牛群避开游客高峰时段穿过主路线。网友吵翻:是“活该”还是景区失职?律师一句话定调视频传到网上后,评论区瞬间分成两派。
多数网友觉得游客“活该”:“自己没事招惹牛,被顶了怪谁?
动物又不是玩具,凭啥让你随便打骂?”有养牛经验的网友更是直言:“牛的屁股和肚子碰不得,这是常识!人家平时温顺,不代表能任由你欺负。”
但也有网友把矛头指向景区:“光说游客不对,景区早干嘛去了?
2023年就有游客在这喂猴被抓伤,当时咋没整改?10公里路线那么长,以前巡逻员够不够?”
还有人建议:“能不能学其他景区搞‘生态押金’,违规就扣钱,看谁还敢瞎闹。”
对此,律师明确表示:“根据《旅游法》第14条,游客应当遵守社会公德、爱护旅游资源。
如果景区能拿出巡逻记录、警示牌照片等证据,证明自己尽到了提醒义务,那游客因故意挑逗受伤,就得自己承担主要责任。”这一说法得到超80%网友支持。
数据惊心:3年200起动物伤人,80%源于游客“主动作死”其实,五台山这事儿并非个例。
据不完全统计,2022-2024年,全国景区公开报道的动物伤人事件超200起,其中80%的原因都指向游客违规:
乱投喂:给熊猫喂面包导致消化不良,给猴子喂可乐引发争抢抓伤; 瞎挑逗:拍打骆驼脑袋、骑跨野马、扯大象鼻子,把动物当成“互动道具”; 硬闯入:翻越护栏进羚羊栖息地,擅自走进未开放的野生猴群区域。这些事件里,动物往往成了“背锅侠”,要么被贴上“攻击性强”的标签,要么被强行带走“隔离”。
而惹事的游客,常常一句“我没想到会这样”就想轻轻揭过。
这事敲醒谁?旅游不是“撒野”,规则不能当摆设说到底,五台山这起“人牛冲突”,暴露的不只是少数游客的素质问题,更是旅游业长期存在的“规则漠视”:总有人觉得“偶尔犯规没事”“别人能做我也能做”。
图片来源荔枝新闻视频截图
对游客来说,出门旅游不是“放飞自我”的借口,动物有自己的生存习性,自然有不可触碰的底线。
生物学家早就提醒:所有野生动物和半散养动物都有“安全距离”,牛的安全距离是5米以上,看似温顺的食草动物,被挑衅后的反击力可能远超想象。
对景区来说,整改不能只停留在“发公告”上。
新增的巡逻员能不能真的“盯紧”危险区域?
智能监控的报警响应能不能落到实处?
这些细节,才是避免下一次冲突的关键。
下次去景区遇到动物,远远欣赏就好。别让一时的好奇和任性,把轻松的旅途变成一场本可避免的意外。
发布于:山西省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